PutProvisionedConcurrencyConfig - AWS Lambda

本文為英文版的機器翻譯版本,如內容有任何歧義或不一致之處,概以英文版為準。

PutProvisionedConcurrencyConfig

新增佈建並行組態至函數別名或版本。

請求語法

PUT /2019-09-30/functions/FunctionName/provisioned-concurrency?Qualifier=Qualifier HTTP/1.1 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 { "ProvisionedConcurrentExecutions": number }

URI 請求參數

請求會使用下列 URI 參數。

FunctionName

Lambda 函數的名稱。

名稱格式
  • 函數名稱 - my-function

  • 函數 ARN - arn:aws:lambda:us-west-2:123456789012:function:my-function

  • 部分 ARN - 123456789012:function:my-function

長度限制條件僅會套用到完整的 ARN。若您僅指定函數名稱,則其長度限制為 64 個字元。

長度限制:長度下限為 1。長度上限為 140。

模式:(arn:(aws[a-zA-Z-]*)?:lambda:)?([a-z]{2}(-gov)?-[a-z]+-\d{1}:)?(\d{12}:)?(function:)?([a-zA-Z0-9-_]+)(:(\$LATEST|[a-zA-Z0-9-_]+))?

必要:是

Qualifier

版本號或別名名稱。

長度限制:長度下限為 1。長度上限為 128。

模式:(|[a-zA-Z0-9$_-]+)

必要:是

請求主體

請求接受採用 JSON 格式的下列資料。

ProvisionedConcurrentExecutions

要為版本或別名配置的佈建並行量。

類型:整數

有效範圍:最小值為 1。

必要:是

回應語法

HTTP/1.1 202 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 { "AllocatedProvisionedConcurrentExecutions": number, "AvailableProvisionedConcurrentExecutions": number, "LastModified": "string", "RequestedProvisionedConcurrentExecutions": number, "Status": "string", "StatusReason": "string" }

回應元素

如果動作成功,則服務傳回 HTTP 202 回應。

服務會傳回下列 JSON 格式的資料。

AllocatedProvisionedConcurrentExecutions

已配置的佈建並行數量。在線性和金絲雀部署期間使用加權別名時,此值會根據為函數版本佈建的並行數量而變動。

類型:整數

有效範圍:最小值為 0。

AvailableProvisionedConcurrentExecutions

可用的佈建並行數量。

類型:整數

有效範圍:最小值為 0。

LastModified

使用者上次更新組態的日期和時間,採用 ISO 8601 格式

類型:字串

RequestedProvisionedConcurrentExecutions

請求的佈建並行數量。

類型:整數

有效範圍:最小值為 1。

Status

配置程序的狀態。

類型:字串

有效值:IN_PROGRESS | READY | FAILED

StatusReason

對於失敗的配置,則為無法配置佈建並行的原因。

類型:字串

錯誤

如需所有動作常見錯誤的資訊,請參閱常見錯誤

InvalidParameterValueException

請求中的其中一個參數無效。

HTTP 狀態碼:400

ResourceConflictException

資源已存在,或另一個操作正在進行中。

HTTP 狀態碼:409

ResourceNotFoundException

請求中指定的資源不存在。

HTTP 狀態碼:404

ServiceException

AWS Lambda 服務發生內部錯誤。

HTTP 狀態碼:500

TooManyRequestsException

超出請求輸送量限制。如需詳細資訊,請參閱 Lambda 配額

HTTP 狀態碼:429

另請參閱

如需在語言特定的 AWS 開發套件之一中使用此 API 的詳細資訊,請參閱下列說明: